春秋六载,她将外卖箱背成勋章
2025年-03月-08日 18:41 | 来源:榴心社工
“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,只有一站和下一站。”
在全国超1000万的外卖骑手中,女性骑手占10%,在这其中,王静便是这少数群体中的一员,更是众多女性外卖站长中的佼佼者。她凭借自己的坚韧与智慧,在外卖行业中闯出了一片天地,书写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篇章。
结缘外卖:命运的第一单,是雪粒味道的
2019年的寒冬,王静攥着美团工服站在新乡街头,雪粒钻进衣领,像生活甩来的耳光。
“说实话,干这个行业之前对这行业也不了解,当时只觉得背个美团箱子很丢人,心中很是挣扎,但是跑外卖的好处就是工资不用操心是否拖欠,每个月固定20号发放,能让我安心养家。”
正是这每月20号到账的工资,让王静托住了这个家。王静不断安慰并劝勉自己:“这份工作虽然辛苦,不被看好,但是能够给自己托底,而且凭着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。”
“在美团,你只要心里有规划,你想挣多少钱,努力去挣,就能挣到那么多。”回想自己多年来的闯荡经历,王静感慨万千。慢慢地,她也意识到,无论从事何种职业,只要脚踏实地,勤奋努力,都能获得内心的充实和应有的回报。“凭自己的劳动挣钱,咱不丢人!”
早7点上线,夜11点收工,她咬着牙把电动车骑成战友。于是,王静开始更加专注于外卖工作,在每天安顿好家庭后便骑着爱车离家,奔驰在新乡的马路上,像朝着美好生活飞驰那样出发。
六年风雪,轮胎碾过新乡的四季,如今的王静从最初的普通外卖骑手,蜕变成为美团驻新乡理想城站点的女站长,每天的早会时刻总能看到她精神饱满的状态。晨会上,她总用这句话告诉新人:“哪有什么捷径?有规划、多跑单、多帮人,勋章是自己跑出来的。”
栉风沐雨的送餐经历日复一日,但是当家庭逐渐改善,日子逐渐变好时,王静的内心满是知足与自豪,日子和生活更有了奔头。如今的她,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外卖站长,更是许多骑手心中的榜样和依靠。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,无论身处何地,只要真诚地爱着生活,只要自己不垮下来,日子就不会坍塌,生活也真的会发出微光。
温暖与共:保温箱里住着滚烫人间 “我们送的何止是外卖?是心照不宣的体温。” 那年大雪封城,商家老板突然叫住取餐的她:“顾客给你也点了一份。”备注栏里躺着两行小字:“给骑手,辛苦了。” “我当时真的很感动,而在我取过餐之后,顾客就打电话告诉我一会不要上楼了,将外卖放在小区东门就行。我忙问什么情况,他说,我们这栋楼停电了,18楼,我正好下楼去办点事,你不用上来了,辛苦了。那一刻,我真的感动的稀里哗啦的,那种感觉就像是,虽然我们在不同的生活轨迹上,但在这个瞬间,我们因为一份外卖而有了交集,有了共鸣。”这份来自陌生人的善意,这种感动至今仍温存着她,也成为了她在外卖行业坚持下去的动力。
随着时间的流逝,这份工作不仅带给她收入,更让她感受到社会的尊重。顾客的一句“骑手辛苦了”、或是递上的一瓶水和一些小零食、亦或是恶劣天气时顾客回复“慢点,不着急”的体谅……这些细微的温暖逐渐消解了她最初的想法。“最初真的没有想到会遇到这么多温暖人心的事情,但是干的时间长了之后就觉得,社会还是很尊重我们这些骑手的,这份工作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收入,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理解。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我们骑手送的不仅是有温度的外卖,也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温情的纽带。”
后来她遇见更多微光:暴雨天顾客留言“慢点,不着急”,门把手挂着冰镇的矿泉水,小女孩塞来一颗捂化的奶糖。“以前只觉得是讨生活,现在才懂——”她抚过磨旧的工牌,“保温箱里装的是人间冷暖,而我们,是传递温度的信使。”
于是,她开始自豪地穿上工服,穿梭于楼宇之间,在周而复始的奔波中,感受忙碌生活中的小欢喜、小热爱,感受社会带给她的浓浓暖意。
女性力量:是把玻璃心淬炼成绕指柔 作为少数女性骑手,王静虽然并不回避谈性别带来的挑战,“恶劣天气或生理期,体力确实不如男同事。”但是她更愿意强调女性优势:女骑手送餐时会更加细心体贴,更容易化解矛盾。 “因为咱女性骑手去送餐的时候,如果碰见什么小问题,耐心给顾客解释,确实比男性要更好接受,所以说咱女骑手的好评率总比男骑手还高嘞!”她笑道。也正是这份“柔”的力量,让王静在男性主导的外卖行业中脱颖而出。她深知,服务行业不仅需要速度和效率,更需要温度和理解。
因此,她鼓励站点的女骑手们发挥自身优势,用细心和耐心去赢得顾客的认可。在王静的带领下,站点的女骑手们不仅业务能力强,而且服务态度好,成为了外卖行业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。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,在外卖服务行业,女性的力量同样不可小觑。
作为少数女性站长,当提及每天的站点运营和管理情况,“服务”二字是王静站长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提到最多的词语。
“我觉得我们的岗位是服务者,不是命令者。”谈及服务行业的特点,每天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,因此顾客与骑手发生冲突是常有的事情。而担任站长后,王静就将理解与关爱融入管理:站点常备解暑绿豆汤和冰淇淋,第一时间主动为骑手协调纠纷,甚至自掏腰包请情绪低落的同事吃饭。
她经常对大家讲,“大家各有各的难处,尊重一点理解一点,如果说你遇见任何的刁难或者不理解怎么样,千万不要跟顾客去杠起来,完全可以回来怼姐,没有任何问题的,什么时候你消气了,大家就一起吃个饭,但是这份工作咱们要认真去做好。”
作为站里骑手的“大姐姐”,王静总是像家人一样护着他们,“要以家人的心态去对待骑手,让他们感到在这跟在家一样的那种轻松感,这样也便于骑手的留存,让他的收入稳定。站点不是公司,是家。所以,我们站点的工作就是在上传下达中也要确保他们能够安心工作,没有后顾之忧。毕竟,我们都是一家人,只有大家齐心协力,才能把这个行业做好,也希望咱的骑手挣的越多越好。”
“在外奔波的骑手,风里来雨里去,非常不容易。所以说关怀这块一定要做好,因为本身咱这个行业都比较辛苦,所以说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在里面。”这些朴实的话语将王静作为女性站长的管理魅力有力展现。
在王静站长的带领下,站点氛围和谐融洽,在早会时我目睹了她为一名骑手整理工服,与另一名年轻骑手轻声念叨“注意安全”,这些不经意的举动和大姐姐一样细心温暖。站里的骑手们尊敬她,爱戴她,可以说,有她在,站点的心就稳了。
处处逢春:从城市暗影到追光蜂群
“你看,萤火虫聚多了,也能照亮整条街。”
六年的风雨兼程中,王静站长亲历了新就业群体的社会认同之变。六年前被人说“送外卖的能有什么出息”,如今她站在市表彰会上接过“新就业群体先锋”奖杯。
从习总书记称快递员为“勤劳的小蜜蜂”,到如今国家政策推动各地“一揽子”关怀新就业群体措施的出台,再到众多公益慈善组织机构为骑手及其家属进行的诸多关爱服务,她都深刻感受到了社会对于行业的尊重和体谅。甚至在谈及公司将要为骑手购买社保的消息时,她感慨:“真的挺好的,对于大多数年纪大的固定的全职骑手们来说确实是一个保障。”
王静站长深知,这些变化不仅仅是国家政策层面的推动,还是社会对该群体辛勤付出的认可与关心,让其感觉到骑手也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拥有了归属感,更加踏实了,真的挺好。
在访谈结束时,我们恰逢遇到站点的骑手们出发。
她替年轻骑手正了正头盔:“注意安全,但别怕摔跤。”门外电动车列队嗡鸣,像一群即将启程的候鸟。
至此,无论是烈日炎炎下的送餐,还是风雨交加中的奔波,骑手们始终坚守在岗位上,甚至加入志愿服务群体为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如今,他们已然成为了城市中“被看见的光”,传递着温暖和希望。
在新乡,骑手王静的故事,是众多新就业群体的一个缩影。
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,用它的温度敞开拥抱每一位追梦者,使得他们都能凭努力得到尊重并站到城市舞台的中央。所以,正如王计兵所写的那样:“我和岁月相互照耀,也互为皱纹,并共同拥有一颗,完好如初的心。”
那么,祝愿每位步履不停的“赶时间的人”都能在岁月里得到爱与被爱,得到恩宠,感受幸福。